top of page

《中南海厚黑學》之十一 林彪案:冤在何处?

林彪:战神不敌暴君,葬身蒙古荒原

在毛泽东这一代共产主义革命家中,林彪的年龄最小,比毛泽东小14岁。林彪早熟,17岁时,就以共产党员身份,进入由孙中山创办、蒋介石任校长、苏联资助的广州黄浦军校。两年后,19岁的林彪毕业。没有人能想到,这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年轻人,竟是一个罕见的军事天才,黄浦军校的进修,对他如虎添翼。在未来的战场上,他将一一打败他的同学、老师、乃至校长蒋介石。


最年轻的军事天才

黄浦军校毕业后,林彪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又称北伐军),在蒋介石的统领下,参加北伐战争。林表现聪明,经常给上级出好点子,而且作战英勇,很快被提拔为排长。半年后,北伐军几乎控制全国,林彪升任连长。


但就在此时,1927年4月,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在北伐军内的活动忍无可忍,宣布“清党”,大举逮捕共产党人。林彪潜逃,于同年8月1日,参加由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的“南昌起义”,这是共产党武装对抗国民党的第一场战争,共产党人失败。


朱德率领败军,转移到江西与湖南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与先期到达井冈山的毛泽东及其农民军会合,史称“朱毛会师”。两支败军合并改编为红军。随军上山的林彪,担任营长。会师当天,毛听到林对部下训话:“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红军也能坐天下。”毛觉得林有脑筋,开始留意林,并很快重用他。此后,林彪所部,成为毛泽东的“嫡系部队”。


蒋介石调集大军,围攻井冈山。几乎每次作战,林彪所部都担任红军的前锋和主力,打头阵,打硬仗,屡创奇迹,屡战屡胜。林彪声名大噪。年仅21岁时,就升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成为红军中的第四号实权人物。短短几年,盘踞井冈山的红军,由几千人,发展到三十多万人。林彪赢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蒋介石感慨,称林为“魔鬼”。


早期红军,没有纪律,随意抢劫、烧杀老百姓,形同土匪,引发民怨。唯独林彪所部,却重视军纪。有一个士兵偷了老百姓的财物,林得知,亲自拔出手枪,将他打死。另有一个炊事员(煮饭的后勤士兵)偷了老百姓的一双鞋,林下令枪决。林向朱、毛提议整顿军纪,他提出:“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等。林的建议,被毛采纳,整理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红军开始显得像一只正规军。


1934年,主要由苏联军事顾问指挥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归于失败,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困下,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展开突围,先向中国西南地区、后来又向中国西北地区溃逃。这场大溃逃,后来被中国共产党美称为“长征”。溃逃途中,作为红一军团司令员的林彪指挥先头部队,多次让红军起死回生。到达陕西省的延安时,原有三十多万的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1935年,红军在延安重新立足下来。模仿国民党的黄浦军校,共产党也在延安成立“红军大学”,28岁的林彪出任校长。


毛泽东通日,林彪抗日

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在苏联的压力下,共产党与国民党结成名义上的联盟,宣称“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名义上接受蒋介石的指挥。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林彪担任主力师-115师师长。


因毛泽东暗通日军,仍把蒋介石的国军作为主要敌人,八路军保存实力,基本不参战。在八年日中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方面,对日作战,只有两场战役:平型关战役(林彪指挥)和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当林彪与国民党军队合作展开平型关战役时,毛连发五封电报给林,试图阻止,毛强调:不要暴露中共军力,自我消耗。但是,林用一句古语“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回拒了毛。林坚持展开这场战役,并取得罕见战果。这一战,让林在中国声名大振,但毛却为此恼怒不已。


1938年3月,林彪在一次夜行中,遭国军哨兵开枪误伤,伤及脊椎,从此留下困扰终生的“植物神经紊乱症”,怕水、怕风、怕光。随后,林被送往苏联治疗。直到1942年才返回中国。


在苏联养病,准确预测军情

在苏联期间,针对世界军事动向,林彪多次做出准确判断,令Joseph Stalin惊奇。林曾判断:德国军队会绕过法国的Maginot Line,从侧翼作大规模迂回,进攻法国。他解释说:中国红军就经常使用这种战术。后来,德国攻占法国,应验了林的判断。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苏军统帅部召开军事会议,邀请林彪参加。林判断说:“Adolf Hitler进攻苏联,并不是要掠夺苏联的财富,而是要消灭苏联,所以他不会从Ukraine进攻,极可能从西线的Caucasus方向进攻,从Baltic Sea到Carpathian Mountains,全线进攻,最后占领Moscow。”与会者都摇头,不赞同林的判断,Joseph Stalin仍将主要兵力部署在Ukraine。结果,德军进攻路线应验了林的判断,苏军遭受溃败。


中国内战,学生打败校长

二战结束,日军撤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始内战。共产党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四大野战军,林彪担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底,林率部进入中国东北,获得苏联装备,旋即与国军展开拉锯战,先败后胜。短短两年间,林的部队,从10万人,迅速扩大为125万人。1948年,林彪指挥解放军与驻守东北的国军展开决战,结果,国军全军覆没,林拿下东北三省。史称“辽沈战役”。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展示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另一面,为达到战胜的目的,厚黑、残酷而无情。在围困坚守长春的国军时,林下令:“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严禁城内百姓出城。要使长春成为死城。”结果,林彪军队围困长春150天,饿死城内民众20万。


夺取东北三省后,林彪毫不喘息,亲率八十万大军,沿着三百年前满清军队的进攻路线,浩浩荡荡,越过山海关,攻入中国的华北地区,于1948年底至1949年初,重创华北国军,并迫使驻守北京(当时称北平)的六十万国军投降。史称“平津战役”。随后,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权,号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年,林彪42岁。


林彪率部乘胜追击,跨越长江,势如破竹,接连击溃退守南方的国军,一直打到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林彪打败了他从前的恩师、黄浦军校校长、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蒋最后退守台湾,眼睁睁地看着整个中国大陆,沦于共产党之手,变成赤色的汪洋。


林彪领军,为共产党打下三分之二个中国。因其卓越的军事天才,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公认他为“战神”。蒋介石比喻林彪是“当代韩信”(韩信: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共产党建政后,林彪受封“十大元帅”之一,他年龄最轻,却排名第三。其中,朱德和彭德怀,并非因为战功,而仅仅因为资格老,才排在了林的前面。


林彪反对与美国开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夕,林彪不赞成红色中国四面树敌,而主张休养生息,并判断,中国与美国开战,绝无取胜的把握。于是,当毛泽东要求林彪率军到朝鲜作战时,林拒绝了,并托病不出。毛无奈,只好改派彭德怀挂帅,统领一百万解放军(谎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而彭德怀所统领的军人,都是林彪的旧部,即第四野战军主力。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统治北方的金日成首先攻入南方,企图把整个朝鲜半岛变成共产党的天下。中、美两个大国,先后卷入战争,中国帮北朝鲜,美国帮南朝鲜。战争的结果,朝鲜半岛又回到了战前的南北分治状态。金日成南侵,以失败告终。金日成的失败,就是毛泽东的失败。从这一结果来看,林彪的判断,胜过毛泽东。


不读马列,只认孔孟

林彪虽对毛泽东忠心耿耿,但不赞同毛整人的政治运动,对“延安整风”敬而远之。毛崇洋媚外,尤喜读马列。临死前,总是念叨“要去见马克思”,认洋人而不认祖宗。林则相反,对马列主义不感兴趣,钟情中国传统文化,愈到晚年,愈是远离马列,愈是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根。在盛行马列的中共党内,林独立特行,自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林还迷信中医,而不信西医,甚至自己研究中医,为自己诊病、开药。


林死后,毛下令抄家,吃惊地发现,在林住处,只有孔孟的书,而没有马列的书。不读马列,只认孔孟。毛大怒,为此下令“批林批孔”(批判林彪的同时,批判孔子)。


外交政策上,林彪趋向开放格局,展示大国气度,主张与美国、苏联、日本都友好相处,反对所谓“抗美援朝”。毛却同美国对抗,与苏联翻脸,四面树敌,闭关锁国,老百姓陪着遭殃。当中美关系即将解冻时,林流露罕见的兴奋,对部下感叹说:中美关系被“耽搁了二十年”。原来,林不满毛到处惹事的外交政策,他认为,为了中国的建设,中国应该与各国交好,尤其应该与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简朴、宽厚,深受部下爱戴

生活上,毛骄奢淫逸,腐化堕落。林则简单俭朴,节俭自廉,连专车专列都不用,更不沾钱,以至于,林连人民币都不认识。毛对部下异常残暴,任意斥骂。林对部下却宽厚仁慈,林因此备受部下爱戴。


林彪带兵,有一个信条:“带兵要严,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他对待士兵,既严厉,又仁慈。国共内战期间,林彪在东北。有一天,他在住所外的窗前一边散步一边沉思。忽然,一梭子子弹从窗户内射出来,擦着林的身体飞过。原来是一个警卫士兵坐在炕上擦枪,不慎走火。周围人都吓了一跳,要逮捕这个士兵,这个士兵也吓得脸色刷白,十分恐慌,所有人都看着林,当林了解那是擦枪走火,便只嗯了一声,继续散步、沉思。林没有责备,这个士兵也就没有受到处罚。


林彪曾非常倚重一个姓季的秘书,每到一个地方,林都要看地图,这个季秘书很快摊开地图,让林找到需要的信息。但就在东北战事最关键的时刻,这个季秘书却突然要求退伍回家,他要跟一个女子结婚了。党组织做季秘书的思想工作,劝说他留下,说“你是林总的活地图,林总离不开你。”季秘书坚持要走,各级领导、周围的战友都批评他,骂他自私。林彪虽然也觉得遗憾,但并不为难季秘书,不仅批示同意,还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银元,当做季秘书的路费。季秘书感动得大哭,洒泪告别。季秘书离开了很久,林看地图,还习惯性地叫“季秘书”,直到周围人告诉他“没有季秘书了”,林才惆怅地叹一口气。


林彪死后,毛泽东动用全国的报纸和电台,大肆对林泼污水。但林从前的部下,都曾受到林的善待,深知林的人格,并不受铺天盖地的舆论影响,仍然敬重和怀念林。曾在毛家湾(林彪身前在北京的住地)为林工作的二百多名工作人员,因为没有积极揭发林的“罪行”,都被毛发配到劳改农场,实施劳动改造。毛派去管理的人,经常要求这些被劳改的人,揭发、批判林彪,但这二百多人,几乎都闭口不说林的坏话。后来,终于有一个老太太,出于软弱和私心,说了几句林的坏话,立即遭到其他所有人的鄙视。林的女儿林立衡,终其一生,为父亲辩护。她发誓:“立下誓愿,不要孩子,要用后半生的全部生命为父亲雪冤。”


史料显示,林彪与彭德怀,是中共高层仅有的两个敢于当面顶撞毛泽东的人。1959年,在整肃彭德怀的“庐山会议”上,林彪虽然说了“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这种含义模糊的话,但当时,在领导层争相对彭落井下石的关头,林却是唯一为彭辩护的人。毛指控彭要夺权,拿出1930年代的一封信做证据,林却出面担当,说那是他的作为,与彭无关。


怒斥江青,得罪毛泽东

1960年代,因刘少奇治国有方,威望超过毛泽东,毛决意发动文化大革命,向刘夺权。但毛在党内已经失势,于是抓住手握军权的林,犹如抓住救命稻草。林体弱多病,行事低调,本不愿走到前台,却被毛硬拉出来垫背。对文革的方向,毛、林两人有分歧。毛需要“天下大乱”,林则强调保持稳定,至少保障“军队不能乱”。毛大量打倒和迫害老干部,林并不赞同。


为了拉拢林彪,毛泽东特意在《党章》中写明:林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但毛成功打倒刘后,竟又凭空对林猜忌、生疑。因为有人提出设国家主席,毛就怀疑林有野心,要取毛而代之。整死刘之后,毛已经容不得在他之外,任何人还有威望。中国帝王古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偏偏在中共党内,林彪威望奇高,林所在阵营,成为唯一堪与毛抗衡的营垒。


毛与林反目,直接导火索,是林彪对江青不敬。江青,毛夫人,文革第一红人,连周恩来都畏惧三分。江曾对周当面发飚,周赶紧俯首认错。文革中,周甚至当众高呼“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的肉麻口号。


林彪则不同,因江青插手军队,打倒上将萧华,林彪忍无可忍,当面痛斥江青:“你们太放肆!”愤怒中,还掀翻了茶几。厚黑经里,少不了一个“忍”字。林彪本来能忍,却没有忍到底,得罪江青,证明其忍字功夫尚欠一成火候。林对江的态度,使毛感到,林可能成为“毛家军”继大统的障碍。


庐山会议,毛林决裂

1970年,中共高层又在庐山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这类会议,毛泽东通常在会议的后期才会出现,先由二百多名中央委员开会讨论。毛还没有上山,会上却发生了争议。争议的起点,是政治局常委陈伯达与政治局委员张春桥争夺党章和宪法的起草权,并在“是否设国家主席”这个问题上持不同意见。林彪支持陈伯达、而批评了张春桥。于是,二百多名中央委员都群起批评张春桥。一时间,林彪的军队派,压倒了江青的文革派。


其实,身为文人的陈伯达和张春桥,都是“文革红人”,区别只是,张是毛泽东夫人江青的亲信,而陈却没有派系。毛上山后,自觉处境不妙的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抢先向毛告状。张、姚二人,一人抱着毛的一条腿,放声大哭,把毛的裤子都哭湿了。毛决定支持江青的文革派,不惜与林彪翻脸。


毛泽东的出现,让庐山会议变了调。毛力保张春桥,痛批陈伯达,让与会的二百多名中央委员惊骇不已。于是,庐山会议,又突然变成了“批陈大会”。毛批陈,实际是影射林彪。庐山会议结束时,毛给陈伯达扣上“反党分子”的帽子,并下令把陈关进秦城监狱。


庐山会议结束,但毛泽东并不善甘罢休。针对会上的争执,毛泽东要求林彪作检讨,林是硬骨头,偏偏不吃毛那一套,当时就顶了回去,毛恼怒,决意灭林,拔除心头大患。


出走苏联,坠机身亡

1971年,毛与林终于摊派。毛借口巡视南方各省,一路走,一路咒骂林彪,有意扩散影响。林知毛加害之心,苦思对策,不甘坐以待毙,落得个刘少奇、彭德怀那样的下场。


1971年9月13日夜间,在妻子叶群和儿子林立果的紧急劝导下,林彪随同妻子、儿子及其他亲信,离开他的住地毛家湾,驱车赶到山海关机场,登上当时中国仅有的三架三叉戟飞机之一,匆忙出走。但林的女儿林立衡,不仅没有跟随出走,还天真地打电话告诉周恩来,怀疑她的母亲和哥哥将父亲劫持走了。林立衡的这通电话,铸成大错。日后,她为之悔恨不已。


林彪乘坐的三叉戟,首先朝南飞,目的地是广州,那里有忠于他的广州军区,由林的亲信把持。但周恩来下令关闭全国机场,并管制机场灯火。三叉戟无法在广州着陆,只得又飞回来,打算在北京或山海关机场降落,但仍无法着陆。三叉戟在天上兜了一个大圈,在北京上空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继续北飞,飞出国界,进入蒙古领空。三叉戟在夜间飞行,无从辨识地面,又无法取得导航,凶多吉少。


果然,三叉戟最后在蒙古沙漠坠毁,伴随着一声巨响,在巨大的火光和浓烟中,包括林彪、其妻子和儿子在内,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史称“九一三事件”。苏联特工赶到林彪一家坠机的荒原,带走了林彪的头颅。经过对比分析当年林彪在苏联治病的记录,苏联方面认定,坠机身亡的,确实是林彪。


毛林关系结局,印证“伴君如伴虎”的中国宫廷惨剧。与其说林彪出走,不如说是被毛泽东有意逼走。在中南海的权力斗争中,一代战神,不敌一代暴君。


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国政府,对中国民众隐瞒“九一三事件”,长达四个月之久。那段时间,外国纷纷猜测、分析中国领导层发生变故。纸包不住火,一再拖延之后,中国政府才终于向中国的党政干部和中国人民公开了林彪之死。中国官民震惊,却也无可奈何。毛泽东随即开动官方舆论,对林彪展开大批判,给林扣上“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大帽子,要求全国民众参与声讨。


关于三叉戟的坠毁,中国官方的解释是,飞机燃油耗尽而坠毁。其他方面的猜测, 或被中国导弹击落,或被苏联导弹击落。解放军“二炮部队”中,有人证实,林彪出走当日,该部队曾向北发射过导弹。这架三叉戟的黑匣子,至今还握在俄国人手中,中国政府方面,竟从来没有讨回的意思。林彪坠机事件,留下一团未解的谜。


孤胆英雄,林立果谋刺毛泽东

与林彪同机遇难的儿子林立果,曾秘密拟定连林彪都不知情的“571工程纪要”。571,即武装起义的谐音。林立果计划发动起义或政变,行刺或推翻毛泽东。为此,他培植军队中的亲信,组成“小舰队”,日夜训练。


林立果的计划包括:在北京钓鱼台宾馆对毛行刺;当毛的专列到达上海一带时,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或高射炮轰击毛的专列;受毛接见时,带武器动手。但因毛为人多疑,行踪多变,往往坐上车后,才临时通知司机去向,中途又不断变换路线和目的地。林立果虽多次布局,但不巧,多次暗杀计划均未能实现。


林立果亲自拟定的“571工程纪要”,对毛泽东及其独裁政权,有深刻认识。这份纪要这样表述毛:“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他是一个怀疑狂、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


林立果的“571工程纪要”,共分九章,包括:(政变的)可能性,必要性,基本条件,时机,力量,口号和纲领,实施要点,政策和策略,保密和纪律。有趣的是,在最后一章“保密和纪律”中,他写道:“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扬“江田岛”精神(江田岛,日本海军学校所在地)。不成功便成仁。”林立果曾看过日本电影《啊!海军》,深受这部电影影响,决心效法日本的海军精神,来从事这次起义或政变。


林立果肯定为未能实施暗杀计划而饮恨。尽管如此,在当时毛绝对独裁的历史条件下,敢于策划刺杀毛,林立果就称得上英雄,其道德境界,可以与二战时行刺Adolf Hitler的德国人Claus Stauffenberg相提并论。如果Claus Stauffenberg成功,可以拯救多少犹太人、德国人和各国无辜民众!同理,如果林立果谋刺毛泽东成功,可以让多少中国人免于饥馑、迫害和死亡!


邓小平忌恨林彪,拒绝为其平反

邓小平掌权后,同意平反绝大多数被毛打倒的老干部,唯独林彪例外。原来,邓、林二人,同属中共开国元勋中年纪较轻的一辈。林比邓还小三岁。林在军事上有奇才,邓在政治上有作为,都被毛看重,而暗中列为“接班人”。林、邓二人,于是成为政治上的竞争对手。邓视林为死敌。


建政初期,林因健康不佳,深居简出,邓则活跃前台,得毛重用,很走红。文革时期,邓被毛打倒,林才红极一时。暂时“靠边站”的邓,对林忌恨更深。当林坠机身亡,邓复出,形势又翻转过来。


毛死后,邓掌权。按理,文革巨祸,毛是首恶,周恩来与林彪,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事,都是助纣为虐。林介入文革早期,周则介入文革全程。林周相比,周罪责更大。但因周至死未倒,深得民望,邓自然不便拿周开刀。邓的厚黑谋略,是保毛抬周,把文革中的污水,尽能泼在林身上。


杨尚昆、胡耀邦等人都曾提出为林彪翻案,杨曾亲口对林彪女儿林立衡说,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其父获平反昭雪。但邓不顾党内呼声,一手遮天,硬是将案子压下,偏不为林翻案。这起党内冤案,一悬就是几十年。


直到2008年,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中国军事博物馆推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展”,一身戎装的林彪标准像,忽然亮相,与其他元帅像并列。展览馆处长明确表示:“以后不再丑化林彪。”该处长的表态,绝不代表他本人,乃是传达中国政府之意。官方媒体报道时,用“实事求是”、“客观态度”、“尊重历史”等词汇予以诠释。这是胡锦涛当局为林彪含蓄正名,颠覆历史结论,只是采取了“只做不说”的低调手法。

תגובות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