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许多老干部一样,文化大革命中,胡耀邦曾经被毛泽东打倒。毛死后,华国锋掌权,胡得以复出。胡出任组织部长,积极参与清理、平反中共建政以来积压的大量冤假错案。
胡耀邦败给老人帮
那是1970年代末,胡耀邦不畏阻力,高效工作,昭雪冤屈,不留余地。对照之下,邓小平则大有保留,比如,对毛和邓当年联手主导的“反右”运动,邓一手遮天,只予“改正”,不予平反。
1981年,经多年权力斗争,邓小平将华国锋排挤下台,作为替代,邓小平把胡耀邦推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胡成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同期,另一位改革派人物赵紫阳被邓推举出任总理。从此,胡与赵,成为邓的左膀右臂,胡主管党务,赵主管经济。
相对于老朽的邓,胡与赵更为开明,尤其对待知识分子,更为宽厚。1980年代,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年代,民众基本上可以畅所欲言,社会空前活跃。八十年代,被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描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几年后,胡耀邦与邓小平开始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邓要求警惕“西方思想渗透”,提出“反对精神污染”,胡不愿整人,虚以应付,招致邓不满。不久,又发生了两件令邓生疑的事情。
1985年5月,胡耀邦接受香港资深记者、《百姓》半月刊社长陆铿的采访。采访中,胡透露他所感受的改革压力,含蓄批评了保守派人物。陆铿提到邓小平,问:邓是否应该趁他还健康的时候,将军权交给胡?胡表示:军内有论资排辈的习惯,自己“想的是小平同志的健康”。这篇采访在香港《百姓》原文刊出,有人密报邓小平,邓读后,很恼火,认为胡有野心,想取代自己。
邓小平开始提到自己退休,试探党内高官的态度,也试探胡耀邦的态度。1986年5月,邓小平约胡耀邦到家中谈论中共十三大人事安排。胡先说:“我已年过70了,十三大一定要退下来。”邓说:“我、陈云、李先念都全下,你要下就半下,不再当总书记,而再当一届军委主席或国家主席,到时候再说。” 邓这么说,是试探胡、麻痹胡,胡却不知是计。
1986年8月22日,邓小平82岁岁生日,在北戴河摆了几桌酒席,实际上是一出“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争天下,项羽的军队强,刘邦的军队弱,刘邦想麻痹项羽,建议双方在鸿门举行宴会,刘邦向项羽表白自己绝无野心,甘愿向项羽称臣。席间,项羽的军师范增故意安排项羽的侄子项庄舞剑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但项羽被刘邦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下不了杀刘邦的决心,错过机会。多年后,刘邦打败了项羽,自己称帝。)。
当日,邓把胡耀邦和其他高官都请来,邓假意说:自己要在中共十三大上全退。胡信以为真,当场表示赞成。同年10月,胡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表态:“今天我就十分具体和坦白地讲,我赞成小平同志带头退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带头。只要小平同志退,别的老同志的工作就好做。我的总书记任期满了,也下来,充分给年轻的同志让路。”
邓小平后来问万里(人大委员长):“耀邦为何偏要我下?”万里答:“可能是失言。”邓小平说:“(胡)要树自己。”万里说:“耀邦不是那种人。”邓对胡极度不满,有意罢黜。
1986年冬天,十几个中国城市爆发了学生运动,要求民主改革。胡耀邦不愿镇压学生,遭到党内保守派攻击。以邓小平为首的一帮政治老人,在中南海召开 “老同志生活会”,对胡展开围攻。元老之一的薄一波(薄熙来的父亲)带头批判胡:“胡耀邦整天到处乱跑,全国两千多个县,你都快跑遍了,你是党的主席、总书记中能跑的最高记录。这不叫指导工作,而是游山玩水,哗众取宠。”遭围攻后,胡耀邦被迫辞去总书记一职。
两年半之后,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邓小平等人没有料到的是,胡去世,竟引发民间自发的悼念潮,进而演变成最大规模的民主运动,遍及全国三百多个城市、历时近两个月。邓调遣军队,开枪镇压,这场民主运动以流血收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