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南海厚黑學》之十三 悲壮的改革家:赵紫阳,胡耀邦(中)

中南海消费胡耀邦


2014年4月11日,退位一年多的前总书记胡锦涛,忽然现身湖南省浏阳县,参观胡耀邦故居,引起外界注意。时近敏感日期4月15日,胡耀邦的忌日,又值天安门事件25周年前夕。外界猜想:胡锦涛虽已退位,但此行,似乎代表了当政的习近平?中南海将重新评价胡耀邦?进而平反天安门事件?


对此,胡耀邦第三子胡德华不以为然,他说:胡锦涛既然已经一退到底,“他就是平民一个,不代表官方。”胡德华不相信当局会对胡耀邦有新的评价,并说:“我们也不在乎官方有什么评价,也用不着他们评价。想当年岳飞被官方逼死,但老百姓还不是一直认为他是英雄,非要官方评价干什么?”


其实,中南海拿胡耀邦的名字做文章,并非头一回。2013年同期,党报《解放日报》就曾发表两篇文章,纪念胡耀邦;另一份党报《环球时报》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纪念词和一组旧照片。当时也曾引起外界一阵议论。2010年4月15日,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缅怀胡耀邦,也曾让外界侧目。


更早,2005年11月,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原定出席,却临时缺席;座谈会由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主持,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讲话,总理温家宝出席。那场座谈会,是天安门事件后最高规格的纪念胡耀邦活动,吸引了中外眼球。


然而,从1989年,到2005年,再到2014年,中南海并未重评胡耀邦,在对待天安门事件的定性上,更未越雷池一步。与其说,中南海纪念胡耀邦,不如说,中南海消费胡耀邦。


其中的动机包括:拿胡耀邦的名字,收买民心。胡耀邦素有亲民、清廉、改革的名声,当局借用其名,忽悠民众,潜台词是:中共虽腐败透顶,但不要忘记,中共毕竟还有像胡耀邦这样的清廉领导人。假借纪念胡耀邦,安慰自由派、麻痹民众,让他们稍安勿躁,继续对平反天安门事件报以幻想。



谁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日本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内,有一株琼花树,据说是全日本唯一的一株琼花树。

日方虽善加保护,但这棵树却显得弱不禁风,似乎象征着种植它的主人的命运。


原来,这棵树,是曾任中国总理的赵紫阳亲手种下的。那是1982年5 月底至6月初,赵紫阳访问日本,特地从鉴真和尚的故乡--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带来这棵琼花树,亲手种在御影堂前东面的鑑真墓前,纪念日中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树旁的石碑上,刻着一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赵紫阳阁下手植”。当年,在同日本首相铃木善幸的会谈中,赵提出日中友好三项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


2008年,中共总书记胡锦涛造访这座寺庙时,中方保镖曾用一块布,把这棵树前的石碑遮盖起来。这个动作,极具象征性,遮盖了中国政治中一个不能见光的秘密。


1978年,身为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赵紫阳和身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分别在四川省和安徽省试行农村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身在中央的邓小平,不敢明确表态支持,仅作壁上观。邓心神不定地对他们说:是你们自己要试一试,千万要注意,不要弄出问题来。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阴魂未散,“包产到户”仍然是“资本主义尾巴”,被毛泽东整怕了的邓小平,依然心有余悸。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很快见效,四川、安徽两个农业大省的农民,迅速获得温饱。“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的民谣,顿时传为美谈。随后,四川、安徽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短短几年时间,就解决了几十年共产化、公社化所带来的农民饥饿问题。显然,这是赵紫阳和万里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立下的头一桩功劳。而且,他们的开创,在邓小平之前。

198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那一年,赵紫阳升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全国的经济工作。八十年代,也是邓小平迈上权力巅峰的时代。邓大权独揽,与其说是凭籍新功劳,不是说是仰仗老资格。邓全权委托胡耀邦和赵紫阳,负责党政一线工作。尤其赵,涉及面更广,先任总理,后当总书记。在此之前,赵已经先后主政沿海大省(广东)和内地大省(四川),拥有丰富的改革经验。赵主持中国改革期间,邓本人,基本上处于颐养状态,打桥牌,抱孙子,冬眠上海滩,夏游北戴河。

正是赵紫阳和胡耀邦,实际担当了改革开放的重任,成为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 1987年初,胡耀邦遭罢黜后,赵紫阳临危受命,接任总书记,成为名义上的中共最高领导人。赵独撑改革大局,面临重重阻力和压力,然而,他锐意改革的勇气和意志,丝毫不曾动摇。


在赵紫阳的引领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而深化地展开。从农村改革,发展到城市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也触及政治改革;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推行农村推基层选举;从开放沿海城市到确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模式;从引进外资到扩大出口…… 中国经济,从此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仿如一部庞大的机器,经赵紫阳这位工程师的悉心调试和有力启动,便轰轰烈烈地运转起来。到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基础和巨大惯性,已经无可逆转地形成。之后的“经济起飞”,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谁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一提法,最早出自赵紫阳秘书鲍彤之口,应是赵对邓的“礼数”。但赵在生前最后的录音中暗示:邓仅仅是“支持经济改革”。赵举例,诸如农村改革、以出口带动增长的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说法,等等,都是他自己,赵紫阳,首先提出来的。从事实而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应该是赵紫阳,而不是邓小平。另外,从邓时代延续至今的国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际也是由赵的秘书鲍彤提出来。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