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假如中美開戰》第三章 之三 中国曾大声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

钓鱼岛,是中国称谓;日本称尖阁诸岛;台湾称钓鱼台。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5个小岛、及其他6个岩礁组成。中国宣称,钓鱼岛最早由明朝发现。日本宣称,日本于1885年发现这片无主地,并于1895年正式纳入日本版图。中方认为,二战后废除《马关条约》,钓鱼岛应同台湾、澎湖等岛归还中国。日方指出,《马关条约》并未包括钓鱼岛。


从1895年至1945年,日本有效管制尖阁诸岛达50年。二战后,钓鱼岛包括在琉球群岛(即冲绳群岛)内,由美国托管。1972年,美国将包括尖阁诸岛(钓鱼岛)在内的琉球群岛交还给日本。除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略有抱怨之外,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未提出异议。日本再度有效管制尖阁诸岛,迄今又40余年。


事实上,从1945至1969年间,无论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都标明该岛为日本领土,尖阁诸岛。从1895到1971年,76年间,任何一届中国政府,都从未对钓鱼岛主权提出异议。1920年,中华民国驻日本领事致日本感谢状,曾提到“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全文如下:“中华民国八年冬,福建省惠安县渔民郭合顺等卅一人遭风遇难,飘泊至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承蒙日本帝国八重山郡石垣村雇玉代势孙伴君热心救护使得生还故国,洵属救灾恤邻当仁不让深堪感佩,特赠斯状以表谢忱。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冯冕,中华民国九年五月廿日。”


二战期间,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1943年11月),涉及战后日本领土范围,但该宣言留下争议:只是一份“新闻公报”(News Release),三国首脑没有签名,不具任何协议或法律效力;二战结束前夕,美、英、中三国又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宣布:“日本之主权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我们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 因碍于《苏日中立条约》而并没有参与《开罗宣言》、没有签署《波茨坦公告》的苏联,眼看日本就要被美国击败,匆忙于战争行将结束前的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并趁机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战后,由52个战胜国正式签署《旧金山合约》(1951年9月),规定:曾于1895年经由清日《马关条约》永久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交由中华民国托管;包括尖阁诸岛在内的琉球群岛,则交由美国托管。相比之下,《旧金山合约》比《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更具有条约效力。


1953至1958年,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发表一系列社论和文章,指明“琉球群岛包括尖阁诸岛”;承认“这些岛屿在过去任何国际协定中均未曾被规定脱离日本”;并严正声明:所谓“中国绝不放弃对琉球的主权”的说法,是“美国的捏造”,是对中日两国“恶毒的挑拨”,“目的在于打击冲绳人民要求把冲绳归还日本的强烈情绪。”


1972年,美国将包括尖阁诸岛在内的琉球群岛(后统称冲绳群岛)交还给日本。同年,中日展开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共总理周恩来明确表示:“钓鱼岛的问题没有必要涉及,它与恢复邦交相比就算不了什么问题。”并对参加谈判的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说:“我并不了解尖阁列岛,没有关注尖阁列岛。”与此同时,中共却关注被苏联占领的日本北方四岛,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当局反复声明:“支持日本收复北方四岛。”


1967年,联合国专家小组在钓鱼岛海域发现蕴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周边国关注出现微妙变化。从1970年开始,台湾和中国开始先后宣称对钓鱼岛(尖阁诸岛)拥有主权。也是从1970年开始,台湾、香港和美国华侨界,出现保钓人士、保钓团体和保钓运动。


与台湾、香港、美国侨界形成对照的是,在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民族主义盛行的中国大陆,鲜有保钓人士和保钓团体的活动。原来,凡有保钓人士或保钓团体冒头,都立遭中国政府打压,或警告,或取缔,或监控,直至赶尽杀绝。可见,在普世价值严重缺失的国度,所谓“爱国”,也要看独裁者脸色行事。


2012年8月,香港保钓人士登上尖阁诸岛,同时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国旗,但中共媒体刊登图片报道时,竟将其中属于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篡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造假大国的又一“杰作”,连所谓民族感情都恣意玩弄,爱国贼的“爱国”闹剧,令人叹为观止!需要揭穿的是:随香港保钓人士登上尖阁诸岛的两名凤凰卫视记者,应为中共间谍。设在香港的凤凰卫视,具中共军方背景。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进入邓小平时代,中共急于获得日本经援、日元贷款,对尖阁诸岛,邓亲自拍板:“搁置争端,留给后人。”而今,随着国力与军力的急剧扩张,中共继任领导人似乎认为,已经到了“夺取尖阁诸岛”的摊牌时刻。针对尖阁诸岛,邓小平当时还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够聪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先放一下,让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去解决,他们比我们聪明。”讽刺的是,邓之后的下一代,其“聪明”程度,似乎远不如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