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假如中美開戰》第八章之七:斯诺登叛逃,刺激中美网战升级(上)


2013年6月,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叛逃香港,披露:美国政府有一个“棱镜”(Prism)计划,监控一些美国公民和外国人的电话通讯或网络活动。这一爆料,轰动全球。

权衡安全与隐私,美国两难

在沸腾的舆论中,有人谴责美国政府:在指责中国等极权政权实行监控的同时,自己也监控,这是“双重标准”,“虚伪”,与中共行为“并无区别”。有人则为美国政府辩护:那是出于反恐需要,在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美国政府处于难以平衡的两难。

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的即时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愿意牺牲个人隐私,以换取国家安全;57%的美国人支持美国政府的做法。

事实上,美国政府的“棱镜”监控计划, 跨越从小布希到奥巴马、从共和党到民主党两届政府任期。为在广大范围内搜索恐怖嫌疑、预防恐怖攻击,美国政府撒下铺天盖地的大网,大海捞针,收集的资料,难免涉及并非恐怖份子的普通人。然而,“棱镜”计划,源于反恐,用于反恐,止于反恐。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美国政府滥用了这些资料。

斯诺登的爆料,也得到了部分美国或西方民众的呼应,有人甚至认为他是“英雄”,这完全可以理解,自由世界的人民,天生具有权利意识的敏感。其实,我们总能目睹这等悖理现象:在越是自由的国家,人们习惯了自由,只要自由被缩小一点点,就有人大喊受不了,比如这次斯诺登爆料在部分西方民众中获得的认同;而在越是专制的国家,人们习惯了专制,只要专制被减弱一点点,民众自由多一点点,就有人大喊看不惯,比如中国毛左派对香港自由和台湾民主的忌恨。


如非“棱镜”计划,美国人丧失更多自由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披露:由于“棱镜”计划,过去数年间,避免了数十起恐怖攻击。如若不然,发生其中几起、或者十几起,社会恐慌情绪蔓延,连累经济下滑、失业加剧、物质短缺,部分美国民众,不仅可能丧失免于恐惧的自由,而且可能丧失免于匮乏的自由。

斯诺登揭发的所谓美国网络攻击,最多的,是针对伊朗,比例达14%,显然,掌握伊朗核机密,瓦解伊朗核项目,不仅策于美国的安全,也策于整个世界的安全。

手段相似,并不代表目的相同。中共网络攻击,窃取他国的商业和军事机密,轻则侵犯知识产权,重则危害他国安全、威胁世界和平;美国的网络攻击,寻找恐怖份子的蛛丝马迹,防范恐怖袭击,不仅保护美国人民,也保护整个人类。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公开、公然、大规模地封锁互联网,剥夺人民的知情权,并捕捉网上言论,对异见者因言治罪。而美国政府的网上行动,则与此类行径毫不相干。

当然,斯诺登事件,并非毫无益处。其积极意义,就在于,促使美国社会公开辩论,给美国政府以压力,将来在如何保护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做得更平衡、更完善。奥巴马总统公开表态,欢迎这种辩论。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