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赞中国人权,证明其无知
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承包商当合同工的爆料人斯诺登,29岁,高中肄业,很怀疑他通晓天下大事、明辨自由与人权的真正涵义。实际上,斯诺登在香港发表的公开言论,已经暴露他的无知。斯诺登说,选择香港,是因为“对香港法治有信心。”这个说法,恐怕连香港民众都不免失笑,因中共干扰,香港法治的独立性逐年丧失,在世界上的法治排名,连年下滑。
斯诺登又说,他的选择,“是出于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信任。”这种颠倒常识、混淆黑白的认知,不要说香港民众,即便在中国民众那里,都贻笑大方了!斯诺登指明香港中文大学遭到美国黑客入侵,但该校随后发表声明,否认该校网络受攻击。于是,斯诺登爆料,有多少可信度?也成为一个疑问。
最后,斯诺登被迫离港,证明,他既没有得到他“有信心”的香港法治的保护,也无缘见识到他所“信任”的中国人权。一个美国呆人,一个功利主义的北京政府,让一出国际闹剧在香港草草收场。
北京打发斯诺登,看似聪明,实为犯蠢
斯诺登叛逃香港,中国政府无论是否策划者,都因此获利。斯诺登滞港期间,必处在中国政府的某种庇护之下,北京必派人与之接触,并取得足够情报。
2013年6月21日,美国司法部以间谍罪、盗窃和转移政府财物罪,向香港当局提出引渡斯诺登的要求。美港之间,有引渡条约,迄今合作无碍。6月23日,香港政府宣布:斯诺登已经合法离境。等于放走了这名美国的通缉犯。当日,斯诺登从香港乘机飞往莫斯科,据说要在那里中转,前往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正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避难,他宣称,维基解密组织为斯诺登的这一转移提供了帮助。
然而,斯诺登停留莫斯科机场,却陷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尴尬境地。究竟向俄罗斯、还是第三国寻求庇护?斯诺登举棋不定。虽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三个拉美国家表示愿意接收斯诺登,但如何将他接走,也颇费周章。
中国政府将斯诺登从香港打发走,是一个意外结果,表明,北京对中美关系有所顾忌,在充分利用了斯诺登的价值之后,将他作为一个负担转卸第三国。中国政府自以为,自己的做法很高明:既没有留下斯诺登,给予其庇护,因而不会损害中美关系;又没有将斯诺登遣返美国,没有对美国示弱,因而安抚了国内舆论汹汹的毛左派。
中共决策者的做法,看似聪明,实为犯蠢。斯诺登问题,原本可以在中美之间解决,即便将他当做筹码,也是北京的筹码;但,却把俄罗斯和更多国家牵扯进来,使事态复杂化,美国政府为此恼火,直指,中国政府此举“将损害中美互信”。另外,仅仅在美国通缉斯诺登、要求香港交人数天后,中共决策者就下令让斯诺登走人,对国内毛左派看来,这就是对美国服软,毛左派饮恨没有充分利用斯诺登、进而看不起中共决策者,可想而知。
可以断言,借助斯诺登爆料事件的掩护,中共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势必有恃无恐,更形升级。受斯诺登事件困扰,在无法说服中国停止网络攻击的情况下,美国也必将自我武装,以牙还牙,正式投入网战。果然,2013年7月18日,美国国防部公开宣布,美国网络作战部队的组建工作即将完成。该部队由4000人组成,分40支队伍。其中,13支为进攻性部队,开发网络战武器;27支为防御性部队;另有一系列部队,保护美国的电脑系统和数据。这预示,中美网络战争,即将全面开打。
斯诺登叛逃,或刺激中国人叛逃
一年间,中国有王立军和陈光诚,美国有斯诺登,叛逃事件的交叉进行,恰恰就是当年美苏冷战场面的另一种重演,再次为习近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提供了一个注脚:取代苏美冷战的中美冷战,早已从将来式变成进行式。
鉴于中国网络监控的无处不在、网络攻击的举世猖獗,设若有人从中共体制内出逃,揭露中国网络监控和网络攻击的核心机密,那种轰动效应,肯定十倍、百倍于斯诺登的爆料。斯诺登叛逃,或将刺激更多中国人叛逃,从此,中国政府的任务之一,就是看死自己的网络监控人员,尤其那些核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