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第十章之三:關係學與潛規則(三)


中國社會的熟人文化


從家族出發的中國親情文化,衍生出熟人文化。只要是熟人,就盡量親善;如果是生人,則冷眼相看。所謂熟人,包括與家庭或家族相聯繫的,如親人或親戚;也包括在社會上融為一體的,如同學、同事、戰友、朋友等。熟人之間,互相幫忙,互相庇護,彼此輸送利益,可以不講原則。


然而,面對陌生人,中國人卻充滿本能的敵意,甚至,懷有毫無理由的恨,隨時予以防範、排斥、打擊。所謂陌生人,包括過路人、外鄉人、不相關的普通人,等等。面對外國人,中國人情緒複雜,如果這外國人是白人,中國人往往仰視而容易親近;如果這外國人是黑人,中國人往往冷漠而傾向排斥。中國人崇洋媚外,但以膚色劃界。


面對熟人,中國人笑臉相迎;面對陌生人,中國人卻是冷冰冰的另一幅面孔,充滿懷疑和警惕。對熟人,中國人很講義氣;但對陌生人,則不講情面。陌生人遇難、受害、遭殃,中國人往往不會伸出援手,袖手旁觀,甚至於見死不救,甚至於幸災樂禍。


這種親疏有別的中國文化,與西方博愛文化正好相反。在西方,人們並不認為熟人之間,需要多麼緊密的聯繫,相反,卻保持適當距離。西方人雖也重視人際關係,但並不拿原則做交易。西方人也不認為陌生人之間需要互相排斥,相反,會本能地報以友善,尤其對弱者,寄予同情。


在西方,如有陌生人受害、遇難,總會有人伸出援手,關切,搭救,儘力而為;對他人遭難,西方人不僅不會幸災樂禍,還會灑下同情的淚水。在西方的事故現場,比如火災現場,總會有人放置鮮花,祭奠遇難者,而放置鮮花的人們,大多並非遇難者的親人或親戚,而往往只是鄰居或過路人,出於同情和悲憫而為。同樣情景,就不可能出現在中國。


正是從博愛文化出發,西方國家關切他國民眾,看不慣獨裁者對其同胞的壓迫和欺侮。譴責並制止任何國家踐踏人權的行為,原本出自西方人的本能,而並非中國人意識中的「好管閑事」。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中國人的行事邏輯之一。因而,許多人中國人無法理解西方國家對他國民眾的關切。只要中國政府把西方人的善言善舉都抹黑為「別有用心」、「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少中國人就信以為真。中國政府再以「不容干涉內政」為由,拒絕外國對中國的批評,也很容易在國人面前矇混過關。中國人不知「君子風度」為何物,故而,他們更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