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第十章之二:關係學與潛規則(二)


官本位意識,迷信權力


在中國人心目中,社會地位最高的,不是學者,不是商人,也不是軍人,而是官員。官職越高,地位越高。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官本位」意識。

「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子夏所論,成為中國社會長期遵從的座右銘。意思是,學習好、學問好,就能當官;或者說,學業的最高境界,就是當官。換言之,求學,是為了當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這幾句,出自北宋時代的《神童詩》,確切說明,讀書(學業),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份量;而讀書當官,則是中國人的當然邏輯,定勢思維。


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充分體現了「官本位」意識。王朝選拔官員,以考試為準,考分高,就能到朝廷做官;考分不夠高,但如果通過了錄取線,也稱為「中舉」,至少可以在地方做小官。全國科舉考試的前三名,分別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說的就是考試及第的情形:一旦考上狀元,立即紅袍加身,陞官晉爵。隨後衣錦還鄉,榮耀故里。這便是古代的「中國夢」。


因為人人都想當官、人人都是「官迷」,因應於此,中國官員人數與時俱進,持續暴漲。據統計,漢朝,八千老百姓養一個官員;唐朝,三千老百姓養一個官員;清朝,一千老百姓養一個官員;而到了1998年的中國,四十個老百姓養一個官員;到了2012年,更變為,十八個老百姓就要養一個官員。這還是在中國人口不斷增長,達到十三億峰值的情況下。人口越來越多,官民比例,竟越來越小。2009年,中國政府承認:中國官員人數達到加拿大人口總數,即2700萬。而這並沒有把全體中共黨員算在內,其實,就其對社會的領導與監視作用而言,每一個中共黨員都相當於一個官員,而中共黨員人數,達到8668萬。


中國人迷信權力,「官大一級壓死人。」任何一級官員,在他的下屬面前,就是主子,威風八面,頤指氣使,視下屬為僕從,任意驅使。但在上一級官員面前,自己又變成了僕從,俯首帖耳,唯唯諾諾,唯命是從。


在西方,下屬對長官,可以稱呼其官職,也可以直呼其名,體現上下級人格的平等,也反映官場的隨和氣氛。但在中國,如果下屬對長官直呼其名,那可是大不敬,犯大忌。浸泡於官本位文化,如今,中國人對官員的稱呼也亂了套,無論部長還是副部長,都被稱為「某部長」,生怕不敬;無論總經理還是副總經理,都被稱為「某總」,生怕冒犯。於是,到處都是「侯部長」、「姬部長」之呼;到處都是「馬總」、「牛總」之聲。


當今中國,「太子黨」,「紅二代」,「官二代」,「高幹子弟」,成為令人羨慕的階層,因為,他們理所當然地,世襲為官,因而高人一等。而普通中國人,要當官,只能慢慢來、慢慢爬,同時還要看運氣。報考公務員,成為普通中國人的熱門,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撈一個「鐵飯碗」,更是為了當官。


在西方,官員不過是一種職位、一份工作;但在中國,官員,卻意味着一切:官職,意味着權力;權力滋生關係;關係帶來金錢;金錢滿足淫慾。後面的一切,都可以從權力而來。升官發財,這個中國成語表明,從古至今,中國就把官與財連接在一起。在當今中國熱門辭彙中,官商勾結,指的是關係;權錢交易,指的是利益輸送;富貴縱淫慾,意味着,貪官必然是淫官。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