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能讓北京對我們跟誰通話發號施令。」—約翰·博爾頓,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盤點川普陣營的親台派
川普組閣,沒有一個親中派,卻有不少親台派。有人以為川普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是親中派,理由是,他與鄧小平孫女婿做生意,後者投資四億美元,注入庫什納的大廈。其實,庫什納同時與二十多國首腦和政府保持聯絡,成為他們與岳父大人--川普總統溝通的橋樑。如果說庫什納是親中派,更可以說庫什納是親俄派(力主美俄改善關係)或親日派(川普會見第一位外國首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就在場)。川普刻意重用和歷練時年35歲的女婿庫什納,其目的,應是為川普家族培養未來的政壇新秀。
盤點川普內閣的親台派,可見識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同情和友好程度。
賴因斯·蒲博思(Reince Priebus)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在任期間,力挺台灣。曾率領共和黨代表團訪問台灣,與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會見(2015年10月)。力主並把前總統里根的「對台灣的六項保證」納入2016年的共和黨黨綱。在2016年的大選中,一直堅定支持川普。川普當選總統後,立即提名普里巴斯出任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成為聯結川普和共和黨建制派的橋樑和樞紐,其角色,舉足輕重。
雷克斯·提勒森(Rex Tillerson)
原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現任川普政府國務卿。上任前後,多次重申美國將履行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儘管他也表示,美國沒有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的意圖,但他強調的,仍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非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原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現任川普政府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Trade Council)。
納瓦羅是著名的反中派,也是著名的親台派。納瓦羅曾在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撰文(2016年7月),建議美國增加閣員訪台頻率,增派更多退役民間軍事人員幫助訓練台灣軍隊,也協助台灣「儘量多地加入國際組織」。
納瓦羅主張,美國應承認台灣是一個「民主體」、「政治實體」,進而表明台灣「若非法理上,但也是實質上的獨立」。
2016年的美國大選投票當日,2016年11月8日,納瓦羅與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軍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顧問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Gray)在《外交事務》期刊撰文,主張全面強化對台灣出售武器。他們稱台灣為「民主的明燈」,卻「可能是軍力最脆弱的美國盟友」。該文指出:「台灣希望採購所需的武器項目,以嚇阻中國的覬覦,卻一再被(歐巴馬政府)所拒。然而,這樣的援助符合與台灣關係法,就應該受到合法的保障」。該文建議,為了遏制中國在南海的擴張,美國應該對中國打「台灣牌」。這成為一個月後,川普大打「台灣牌」的由來之一。
丹·科茨(Daniel Coats)
曾任美國駐德國大使、參議員。出任川普政府國家情報總監,負責協調美國17家情報機構。
科茨曾為參議員台灣連線成員。1980年代曾訪問台灣。2016年,國會審查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時,科茨提出美國應該解除軍事將領和助理國防部長以上官員訪問台灣的限制。隨後,科茨的建議與其他議員的提案組合,獲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經由歐巴馬總統簽字生效後成為法律。
科茨還與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羅伊斯共同提案,要求美國同意向台灣移交台灣採購的美國派里級巡防艦,也獲得國會參、眾兩院通過。除此之外,科茨還要求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 )
知名保守派人物,任聯邦參議員期間,是美國國會台灣連線成員,曾提出和支持多項友台提案。川普當選總統後,出任司法部長。
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 )
曾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是美國政壇著名鷹派人物,曾支持小布希總統對伊拉克開戰。
2007年,博爾頓與時任台灣民進黨主席的游錫堃會見時表示:「沒有人會否定台灣成為聯合國會員的能力」。會見台灣外交部長黃志芳時,博爾頓表示:「支持台灣入聯,符合美國利益」。
2012年,博爾頓訪問台灣,公開提出:「台灣是一個正式國家,有資格加入聯合國」。川普競選期間,博爾頓是川普的外交顧問之一。川普與蔡英文通話的當天,川普會見了博爾頓,聽取他對美台關係的建議。「川蔡通話」後,面對國內外紛紛攘攘的噪音,博爾頓回敬道:「決不能讓北京對我們跟誰通話發號施令。」
2017年1月,博爾頓投書主張美國必須採取符合2017年的策略,不僅要重新審視「一個中國」原則、擴大台美外交互動,甚至在台灣駐軍,不僅可化解駐日美軍爭議,也可取代走下坡的美菲軍事關係。
博爾頓曾經是川普考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雖未獲任命,但博爾頓依然會對川普的外交政策保持影響力。
鮑勃·多爾(Robert Dole )
曾任美國參議員、1996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作為共和黨主流派的重量級人物,多爾最早表態支持川普。他甚至坐著輪椅出席了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的共和黨大會。川普當選總統後,93歲的多爾,是促成川普與蔡英文通話的幕後關鍵人物。
紐特·金瑞契(Newton Gingrich )
曾經是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國會議長。多次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對抗在兩岸關係上施壓台灣的中國。1997年,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訪美時,金瑞契當面告訴江澤民,美國毫無疑問地會防衛台灣。卸任後表示,台灣有資格加入聯合國。2016年大選期間,力挺川普,並且是川普的重要顧問之一。
葉望輝(Stephen Yates)
曾經擔任美國前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的國家安全顧問、愛達荷州共和黨主席。川普當選後,擔任川普交接團隊顧問。
1980年代,葉望輝曾在台灣傳教,操流利中文,喜愛台灣小吃。長期友台。2008年4月,在台灣主權地位國際研討會上指出「台灣從未是中國一分子」。與前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現任白宮幕僚長賴因斯·蒲博思是好友。2015年,曾隨同蒲博思訪問台灣,會見時為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2016年,共和黨代表大會把《台灣關係法》與「對台灣安全的六項保證」納入黨綱,葉望輝是決議起草人。
艾德溫·佛訥(Edwin Feulner)
美國作家、著名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創辦人。佛訥是反中派,也是親台派。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多數智庫傾向於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但佛訥和傳統基金會卻選擇支持川普。2016年10月,佛訥訪問台灣,與蔡英文總統會見。川普當選後,佛訥和傳統基金會參與協助總統權力交接工作。川普與蔡英文通話, 佛訥是幕後促成者之一。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