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川普對決習近平》第十四章之三:川普時代,日本角色吃重(三)



金正恩狂射導彈,成全日本自我武裝

而就在川普與安倍打高爾夫球盡興的七個小時里, 北韓向日本海發射了代號「北極星-2」的中程導彈。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和評論此事時,流露出喜不自禁和幸災樂禍的情緒。反而暴露:北韓試射導彈,極可能是在中國的慫恿之下。金正恩的目的,是試探川普政府的反應;習近平的目的,是衝擊美日首腦會談,有意給安倍訪美之旅蒙上一層陰影。

正在佛羅里達州會談的安倍和川普,聯合召開了緊急記者會。安倍對北韓的蠢動表達了譴責和抗議,川普則說,美國將百分之百地支持日本。安倍的反應在意料之中,但川普的反應,卻令朝中兩個政府都大感失望。北韓導彈未能起到刺激的美國的作用,足以讓金正恩失落,不知道川普心裡究竟想的是什麼;川普的無動於衷,足以讓習近平焦慮,在川普面前,中國的北韓牌似乎不靈了。

川普的反應,更驗證他競選時的思路:有意讓日本在亞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應對中國和北韓的威脅。對日本而言,角色吃重;對中國而言,如芒刺在背。

幾個星期後,北韓再次發射中程導彈,其中三枚導彈落入日本經濟專屬區(2017年3月6日),北韓宣稱其目標是美國駐日美軍基地。日本政府做出強烈反應,除了譴責和抗議,也開始尋求對北韓導彈基地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手段,同時考慮升級日本的導彈防禦系統,不排除引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THAAD)的可能性。

對此,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說:「我不排除採取任何手段的可能性,我們將考慮多個選項,當然它們將符合國際法和我國憲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金正恩連續發射導彈,成全了日本繼續提升自我武裝。

日本陸海空自衛隊聯合模擬推演,固定為每兩年一次。所謂模擬推演,也被稱作桌面演練,或紙上推演,並不實際調動部隊。2015年12月,日本自衛隊曾舉行西南諸島空戰模擬演習視頻。2017年1月,日本再次舉行模擬推演,為期5天,約8700人參加。據透露,這一回,日本陸海空自衛隊舉行的是聯合模擬推演,為台海發生戰爭做準備。

中國政府對此十分惱火,嚴詞抨擊日本。近年,日本還在西南方向多次舉行奪島演習,設想萬一尖閣諸島被中國攻佔,日本如何奪回。如今,直接推演台海有事,預示,日本有意協防台灣,其戰略意圖更進一步。

2017年3月,接連傳出消息:有「准航空母艦」或「直升機航空母艦」之稱的日本新型護衛艦「出雲號」,定于2017年5月啓航,前往南海和印度洋,參加多場軍演,並停靠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多國港口。「出雲號」爲期三個月的航行,主要展現與美國軍艦共同巡航南海的開始,體現川普政府希望日本在亞洲承擔更大安全責任的期待,也符合安倍政府努力讓日本重返國際舞台的理想。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說:「一點都不擔心。」「如果只是正常地訪問幾個國家,正常地途經南海,我們沒有異議。但如果去南海是另有企圖,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一回答,意思是,中國的「遼寧號」等軍艦足夠對付日本的「出雲號」。但另一層意思卻是,日本與美國一道巡航南海,中國已經無可奈何,只得默認。

稍後,另一艘被稱爲「出雲號」姐妹艦的「加賀號」,也是日本迄今最大型的「准航空母艦」或「直升機航空母艦」,建造完畢,正式下水服役,將部署在西南群島,應對中國潛艇的進出。


如果美國退出亞洲,中國高興得起來嗎?

競選期間,川普曾表示,與日本、韓國、及其他亞太和歐洲國家的防務合作,美國不能無條件,這些國家要麼向美國支付成本,要麼自保,不要再指望美國。比如,由日本和韓國自己去對付中國。乍聽之下,這對中國很有利,只要美國不再參與亞洲事務,中國就可以在亞洲為所欲為。

但情況並非那麼簡單,而且,可能恰恰相反。如果美國放棄在亞洲的維安角色,亞洲各國出於自保,軍備競賽將急劇升溫。日本的前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就曾經說過,日本可以在一夜之間製造出千枚核彈。如果沒有美國的保護,而只有中國的進逼,日本將有充分的理由,重新自我武裝,一躍而為亞洲新的軍事強權。

至於韓國,大可以效仿北韓,發展核武器,以核對核,以核制核。如此,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都將成為擁核國家。而中國周邊,已經有四個擁核國家(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北韓),再來兩個(韓國和日本),只會進一步惡化中國本身的安全態勢。

至於南海,就算美軍退出,不再巡航南海;就算菲律賓變調,與中國套近,默認中國對黃岩島及其他菲律賓近海島礁的佔領,但,南海的紛爭並不會因此結束。諸如,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必然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聯手,形成地區聯盟,抗衡中國。無論中國的軍力有多麼強大,面對周邊互相支持、互為犄角的亞太國家,這個紅色龐然大物,仍然難以施展拳腳。

一旦美國退出亞洲,俄羅斯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美國留下的戰略真空。那時候,中國和俄國將互為最大的潛在敵。依據國際地緣政治里的強弱順序組合邏輯,將來,俄羅斯與日本聯手對付中國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俄羅斯與中國聯手對付日本的可能性。

俄羅斯與印度、越南有著傳統的盟邦關係,號稱俄-印-越「鐵三角」。一旦美國淡化自己在亞洲的角色,俄羅斯在亞洲的角色必然突出。俄-印-越鐵三角關係,將重新突顯。在南海爭端上,俄羅斯和印度都可能成為越南和其他東盟國家的有力後盾。


若美俄關係改善,將帶動日俄關係改善

回顧上世紀二戰期間,日本和蘇聯,之間,有日蘇中立條約,意思是,互不開戰,只是到了後期,眼看美國擊敗日本已成定局,蘇聯才倉促於戰爭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突然加入打擊日本的戰爭,這一舉動,也是在美國的一再要求和敦促之下。當時,蘇聯角色是被動的,目的是投機的。

近幾年的日俄關係,十分微妙。一方面,日本屬於七大工業國的西方陣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招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制裁,作為七大工業國之一的日本,不得不加入。然而,相對而言,日本對俄羅斯的制裁,顯得很不情願、很勉強,始終對俄羅斯留了一手。敵視西方的俄羅斯,也對日本留了一手。在相對冷卻的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中,日俄關係,顯得並不是那麼冷淡,反而比較熱絡。日美首腦會晤的頻率,不低於比任何其他國家之間的首腦會晤。

2017年4月,就在中國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約定會面的同月,日本首相安倍與俄國總統普丁也約定會面。這無疑是東西方大國間意味深長而引人遐思的另類平衡外交。

川普當政期間,美俄關係,有可能取得歷史性的改善。隨著美俄關係的改善,日俄關係的改善便有了更大的推動力,這就好像1972年,當美中關係改善時,日中關係也隨之改善,而當時,日本走得更快一步,與中國建交,走在了美國前面。

美國或許不再堅持因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而施予俄羅斯的制裁。俄羅斯投桃報李,必然在國際事務中更多地配合美國。歷史的邏輯是,在美中俄三角關係中,如果美中關係拉近,則對俄國不利;如果美俄關係拉近,則對中國不利。換言之,北京將無奈地吞下美俄關係改善所帶來的苦果。

表面上叫板美國的中共當局,其實,心下很清楚美國在亞洲扮演的真正角色,乃是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國是衝突各方的隔離牆。假如美國撤離,亞洲很容易陷入衝突和戰亂,而中國未必能成為衝突和戰亂的贏家。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共的《環球時報》借外媒之口,出現了這樣的標題:「美國為何不再繼續在南海自由航行?令人費解和不安。」(2016年9月30日)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