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領袖斯大林說:「落後就要挨打。」中共引用過來,大加發揮。
但近代中國(準確而言,是大清國)挨打,並非因為落後,而是因為腐敗。如果硬說是因為落後,也並非因為經濟上的落後,乃是因為政治上的落後。
中日對比,就是最好的證明。清廷經「洋務運動」,國力大增,所建海軍,即北洋水師,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然而,在隨後爆發的清日戰爭(甲午海戰, 1894 年)中,相對強大的大清海軍與相對弱小的日本海軍決戰,竟全軍覆沒。
那時,大清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日本經濟總量只有大清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 佔世界總量的比例,清國為 17.6%,日本為 3.5%。船堅炮利,指的是硬實力;制度與人心,卻是軟實力。只有硬實力,而沒有軟實力,就是大清落敗的關鍵。表面上的富強,不過是虛弱的面具。
說到近代中國落後,是相對於西方而言。但中共教科書卻將「近代中國的落後」 歸結為「西方列強的掠奪和欺凌」。且不說西方列強的侵害,及其與清廷的複雜糾葛,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然而,外力,不可能成為中國落後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等,同期也有類似遭遇。但日本政治改革(明治維新)成功,實現制度轉型,君主立憲,建立國會,實行選舉,結束鎖國,跨入現代國家行列。同一時期,清廷「戊戌變法」流產,大清繼續在政治上落後。
顯然,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不在於外部,而在於內部。在於陳舊的制度、官場的腐敗、政府的昏庸。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差距進一步拉大,根源更在內部。那是毛澤東時代,中共煽動政治狂熱,製造紅色恐怖,荒廢建設,破壞生產,使中國之倒退與落後,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
毛澤東時代,中國很落後,卻沒有挨打,反而是中國打別人,比如:打印度、打韓國。鄧小平時代,中國又接著打越南。如今的北韓,金正恩時代,很落後,也沒有挨打,反倒是打別人,比如打韓國(擊沉天安艦,炮擊延坪島),甚至威脅美國。
中國人渴望繁榮和富強,但歷史的警訊卻一再告誡中國人:繁榮和富強,未必能救中國。繁榮和富強,是救國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充分條件。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