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輿論宣傳: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其實,這一說法,最早出自趙紫陽祕書鮑彤之口,應是趙對鄧的「禮數」。但趙在生前最後的錄音中暗示:鄧僅僅是「支持經濟改革」,而並非設計或主導經濟改革。換言之,鄧小平並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至多只是「拍板師」。
事實上,早在1978年,當主政四川省的趙紫陽和主政安徽省的萬里,率先大膽嘗試農村改革的時候,鄧小平曾心神不定地對他們說:是你們自己要試一試,千萬要注意,不要弄出問題來。彼時,「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陰魂未散,「包產到戶」仍然是「資本主義尾巴」,被毛澤東整怕了的鄧小平,依然心有餘悸。
今日中共,聲稱「高舉鄧小平理論」。但對經濟建設,鄧既無理論,也無設計,僅有一些實用主義的提法。諸如「貓論」-「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摸論」-「摸著石頭過河」。這類「臨時拍腦袋」的提法,絕非「設計師」所為。「步子再快一些,膽子再大一些。」因為鄧如此粗糙的一句話,各地建設,就一哄而上,一窩蜂地圈地,一窩蜂地搞開發區,一窩蜂地建橋修路……目標不清,規劃不周,單憑長官意志,一時興起。
鄧要求「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在沒有解決權力監督的前提下,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富起來的,自然就是中共權貴及其親屬。貧富分化,貧富懸殊,貧富對立,都是鄧一句話惹的禍。有的貪官入獄,甚至還用「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鄧語錄,對抗審訊,無異於現世諷刺。
鄧號召「先富起來再說」。各地爭指標,逐數字,由此衍生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種種弊端,按鄧的口頭禪,都「留給後人」。毛澤東有「大躍進」,鄧小平也有「大躍進」,只是年代不同。這類經濟「大躍進」,讓中國社會白白錯過本應由制度改革做起的有序演進。人治思維,實用主義,鄧小平給中國社會留下的,是無窮的後遺症。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從試點到走上正軌,諸如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出口導向型模式,以及農村基層選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定位,等等,都是趙紫陽首先提出。甚至於,從鄧時代延續至今的中共國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實際也是由趙紫陽祕書鮑彤概括提出。如論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趙紫陽比鄧小平更夠資格。
早年,鄧小平參加共產革命,緊緊追隨毛澤東,從江西開始,就執行毛的極左路線。中共建政後,鄧成為以毛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成員,排名第七。上世紀五十年代,毛發動反右運動,身為書記處總書記的鄧,是最積極的支持者和主要執行者。大批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橫遭迫害。
六十年代,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起因於他與國家主席劉少奇的權力鬥爭。因鄧小平與劉少奇在路線上一致,連帶遭毛澤東打倒。但毛手下留情,沒有置鄧於死地,只是將他削職為民、流放外地、派人監管。鄧劫後餘生,對毛,非但不抱怨,反而感恩涕零。七十年代初,毛澤東重新起用鄧小平,意圖讓鄧在權力鬥爭格局中,對抗當時位高權重而聲望崇隆的總理周恩來。鄧復出後,果然賣力批周,意欲取而代之。但不久,鄧與文革派首領、毛夫人江青失和。隨著周恩來過世,鄧小平成為文革派鬥爭的靶子。毛臨死前不久,撤銷鄧所有職務,再次將他打入冷官。
江澤民曾為鄧小平致悼詞:「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事實上,毛澤東死後,繼位的華國鋒,立即提出了「抓綱治國」的方針。因毛生前破壞生產之巨,國民經濟崩潰,無論是華國鋒還是鄧小平,或者是其他任何人繼位,都會抓生產、促經濟、盡快改善民生,以挽救民心,絕非鄧小平一人而已。
華國鋒掌權,對鄧小平開恩,允許被毛打倒的鄧再次出來擔任領導職務。但鄧恩將仇報,憑藉他的老謀深算,幾年後,卻反而把華排擠下台。從1979年開始,75歲高齡的鄧小平,成為中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當代中國的老人政治,由此建立。以鄧小平為首,有一個老人幫,其主要人物,被稱為「八大元老」,他們控制了中國政治,越過憲法和黨章,挑選或罷免主持日常工作的領導人,後者相對年輕一些。
鄧小平支持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故而提拔改革派人物胡耀邦和趙紫陽,分別出任總書記和總理,自己垂簾聽政。但鄧的思路,僅限於支持經濟改革,而反對政治改革。鄧最終與力主政治改革的胡、趙發生衝突,鄧先後悍然罷黜胡、趙,創下政治老人恣意踐踏黨章和憲法的惡劣先例。
經濟搞活,政治搞死,這是鄧小平的基本思維。支持改革開放有功,主使六四屠殺有罪,這是歷史對鄧小平的蓋棺定論。「六四」後,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鄧小平,還試圖洗白自己,曾通過其女兒之口,說出「人民啊,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你們。」試問:世上哪有兒子殺父母的道理?須知,弒父弒母,不論古今,都是逆天大罪,其罪當誅!一齣「六四」屠城,足以抹煞鄧小平的一生。鄧臨死,就只能吩咐,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鄧此舉,是效法周恩來。但,同樣是懼怕鞭屍揚灰,周是懼怕毛澤東,鄧則是懼怕老百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