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之59)魯迅為何不朽?



魯迅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作家,以批判中國制度和國民性而著稱。思想深刻,筆鋒犀利。刻畫中國各色人物,生動而精準。有人以為,魯迅過時了。


其實,魯迅至今沒有過時。那是因為,魯迅所批判的制度和時代,仍然沒有過時。魯迅筆下的各色人物,仍栩栩如生地活在當下中國。如阿Q、孔乙己、趙太爺、趙白眼、假洋鬼子、祥林嫂、閏土、九斤老太……


1989年,鄧小平製造大屠殺之後,許多中國人,不約而同地,打開魯迅的名篇《紀念劉和珍君》,引用其中的名句:「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歷史具有驚人的相似。魯迅的名篇,彷如預言。


當今中國網民,比喻中國為「趙國」、比喻五毛黨為「趙家人」、比喻自乾五為「精趙」(精神上的趙家人),就來自魯迅作品《阿Q正傳》的啟示。在魯迅的這部名篇裡,代表權勢階層的趙太爺喝問代表下民階層的阿Q:「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


2016年,以五毛黨為主的中國紅色網軍,翻牆攻打台灣臉書。攻擊者吆喝著「帝吧出征,寸草不生。」彷如一群犯人,翻越監禁他們的高牆,去攻擊高牆外的自由人,然後回到高牆裡,歡呼勝利,並繼續度過他們的囚徒生涯;彷如一群太監,翻越紫禁城的紅牆,去攻擊飲食男女,嫌他們太吵鬧、太煩人,然後回到紫禁城裡,歡呼勝利,並繼續過他們的太監生活。被閹割的太監,希望別人也被閹割。精神上遭閹割的中國紅色網民,看不慣台灣自由民的生活方式,雙眼充血,巴不得後者也過上遭閹割的人生。


五毛黨和紅色網軍的表演,像極了魯迅筆下又說又唱的阿Q:「革命也好罷,」「造反了!造反了!」「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歡喜誰就是誰……我手執鋼鞭將你打……」然而,魯迅繼續寫到:當阿Q見到官府中人,「都是一臉橫肉,怒目而視的看他;他便知道這人一定有些來歷,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的寬鬆,便跪了下去了。」


果然,當部分五毛黨鼓噪直播「帝吧出征」,卻立即被官府關閉了;當有網友提示「既然翻牆,不只臉書,還有別的內容,多看看,多思考……」就立即被官府刪句了;有網友議論:「既然允許翻牆,那就拆牆吧!」也立即被官府刪除了。然而,對此,這批紅色雜牌軍,至多小聲嘀咕幾句,抱怨兩聲,然後就悄沒聲息。如阿Q那般,「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的寬鬆,便跪了下去了。」


在中國的中學課本裡,曾選入不少魯迅作品。那是因為,毛澤東曾經欣賞魯迅。早先,因為魯迅批判國民黨,毛澤東便拉起魯迅的大旗做虎皮,稱魯迅為「中國的第一等聖人」,與孔子並列,而毛自喻「是(這個)聖人的學生。」但一當奪取了政權,毛澤東便改變了腔調。1957年,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時,有人問毛:「要是魯迅今天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毛冷冷地回答:「以我估計,要麼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做聲。」作為大獨裁者,毛澤東對魯迅及其著作,只是利用而已。


如今,在中國的中學課本裡,魯迅的作品不斷減少,逐漸瀕臨絕跡,反應當局對魯迅的恐懼。因為,當權者本身,在中國民眾眼裡,要麼是魯迅筆下的「趙太爺」,要麼是魯迅筆下的「假洋鬼子」。左右不是人。魯迅作品雖然遭封殺,但魯迅卻沒有過時。魯迅的名字,已然不朽。因為,當今中國,仍然是魯迅「橫眉冷對」的那個中國,其黑暗與荒誕,依然故我。當「造物主的皮鞭沒有落到中國的脊樑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樣的中國,決不肯自己改變一根毫毛。」當今中國人,仍然是魯迅「嬉笑怒罵」的那些中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