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陈破空特約評論:缅甸政变,北京在地缘政治上取胜

Updated: Feb 9, 2021

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顛覆了緬甸民主,而那本來就是尚未完整的民主。軍方拘捕民選領導人昂山素季(國務資政)和溫敏(總統),並宣布接管政權一年。軍方宣稱,政變的理由是(2020年11月8日舉行的)大選舞弊,但軍方操控法院起訴昂山素季和溫敏卻使用其他莫須有的罪名,而與所謂大選舞弊指控毫無關聯。可見,就連軍方本身都很清楚,他們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 緬甸政變發生後,美國、歐洲和多數民主國家以及聯合國都發聲譴責緬甸軍方,呼籲他們釋放被捕的民選領導人,並立即恢復民主。中共態度曖昧,支吾其詞。其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不痛不癢的套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北京譴責緬甸政變。其實,這對中共而言,難免有些“強人所難”。試想,中共本身就是獨裁政權,奉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暴力哲學,從來就敵視民主,怎麼可能譴責緬甸軍方施暴、並呼籲它恢復民主? 中共不僅不可能譴責緬甸軍方,而且還有與後者串通之嫌。就在緬甸政變前的1月中旬,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緬甸,除了例行與文職領導人昂山素季和溫敏會見外,還特地與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會見。 會見中,敏昂萊毫無顧忌地向王毅說明他所妄稱的緬甸大選舞弊,不承認由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所獲得的壓倒性勝選。而王毅則表態說:“中方讚賞緬軍以民族振興為己任,從長遠角度思考國家未來發展,堅持中緬傳統友好,促進兩國'胞波'情誼。”“支持緬方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緬軍在國家轉型發展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作出積極貢獻。” 王毅的這番回應,對緬甸軍方的政變從默許、慫恿到鼓勵、鼓動,幾乎盡在其中、呼之欲出。王毅離開緬甸兩週後,敏昂萊發動了軍事政變。應該說,這位權欲熏心、野心勃勃的緬甸軍頭,從王毅口中得到了中共首肯的定心丸。 相關消息顯示,緬甸政變發生當日,即2月1日,中共即向中緬邊境增兵1.2萬人,包括步兵、砲兵、防空兵、航空兵等;同時,在接近中緬邊境的雲南臨清機場又增加部署了8架殲-10戰鬥機和1架電子偵察機。中共的舉動,擺出就是一副為緬甸政變背書的架勢。 美國方面,2月3日突然宣布把原本部署在中東地區的尼米茲航空母艦戰鬥群調往印太地區,再次形成美軍三大航空母艦戰鬥群齊集中國周邊的罕見態勢。除尼米茲號,還包括布防在日本橫須賀港口的里根號和正在南海巡曳的羅斯福號。美軍的大動作,除了拱衛台海、防衛南海之外,更明顯有應對緬甸政變的強烈意味。 隨著時局的發展,美中兩軍會不會在緬甸交手?這尚是一個未知數。美國政府有哪些選項?其一,制裁。但美國輿論認為,謹防制裁疲勞症,因為對歷史上曾飽受制裁的緬甸軍方,進一步製裁的效果或許有限。況且,制裁更可能把緬甸推向中共陣營,盟國日本就發出了這一擔憂。其二,聽之任之,坐視不理,就無異於默認緬甸軍方的政變,坐視一個擁有5500萬人口的亞洲新興民主國家的消亡。其三,軍事行動。美軍擊敗緬軍不成問題,緬甸人民也會給予最大的歡迎和支持。顧慮所在是中共,那個頂在緬甸軍方背後、武裝到牙齒的龐然大物。 從國際戰略意義上而言,緬甸政變讓北京在地緣政治上取勝,而全球民主事業遭受挫折。面對這一突發事變,無論美國將作何選擇,對剛剛上任的拜登政府而言,無疑都是首場大考,相當棘手的國際大考。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Recent Posts

See All
李强工作报告,一个数字和几个新词亮了

2025年3月,中共举行每天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总理李强虽早已被剥夺举行记者会的机会,但还有机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照例是官样文章、党八股,冗长乏味,以至于不少代表在听报告时,捂嘴,垂头,打哈欠,打瞌睡。   但纵观李强的工作报告,几个数字和若干新词却引发外界热议。...

 
 
 
美俄谈判,习近平有心搅局,他能成功吗?

今年2月24日,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三周年。当天,世界展示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场景。在基辅,十几位欧洲领导人(还包括加拿大领导人)齐聚,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并肩站立,表达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在北京,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强调中俄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

 
 
 
跟特朗普硬打关税战,习近平底气何在?党国机密

上任后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今年2月4日开始,对中国商品加佂关税10%。这波加佂关税的直接原因,是惩罚中国向美国输出毒品芬太尼。换言之,与其说是关税,不如说是毒品惩罚税。   特朗普原定自2月1日起,不仅对中国商品加佂关税10%,还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加佂关税25%,...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