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共突然抛出一个“东升西降”的说法。上到总书记习近平,下到御用学者,再到大外宣机器,同声鼓噪“东升西降”论,宣称:“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 “东升西降”论的根据何在?北京的根据之一大概是说,中国首先摆脱了大瘟疫,而其他各国仍深受大瘟疫之害;有的国家如印度,更重新沦为重灾区;而在去年,仅中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2.3%。这种算法,显然没有把台湾、新西兰等防疫、抗疫最成功的小国计算在内。 北京的根据之二,就在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不减反增。其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过去四十来年,美欧各国犯下严重战略错误,把80%以上的医疗生产线、供应线放置中国,既成全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崛起,又把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 药品、医药设备,甚至于口罩等的控制权交由北京掌控,成为中共倒过来要挟、勒索美欧等国的利器。就在这场大瘟疫中,各国受制于中共,而中共大发灾难财,让美欧和世界各国吞下苦果。但由此也促成美欧等国的觉醒,决意重新布设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北京的根据之三,借中国综合国力膨胀,中共野心膨胀,狂增军费,让中国军力急速扩张,不仅给包括台湾、日本、南海诸国、印度等周边国家构成最严重威胁,而且也给美国带来最大挑战和威胁。中共穷兵黩武,挑起军备竞赛,以至于不仅美国、印度、台湾、东南亚等国被迫大增军费军备,就连战后受和平宪法约束的日本也都开始增加军费,重整军力,急起直追。 其实,所谓“东升西降”的论调,在近代历史上就出现过多次。当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攻城略地、侵略与扩张处处得手、打造“大东亚共荣圈”、鼓吹“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之时,就是“东升西降”论盛行之时。二战后,以苏联为首、中国为次、东欧八国拱卫,还有散落世界的共产党国家陪衬,形成东西方冷战态势,又是一次“东升西降”论的盛行。毛泽东为此曾洋洋自得道:“东风压倒西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鼎盛、亚洲“四小龙”崛起,也一度成全球经济上的“东升西降”论。 至于毛泽东死后的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借助香港和台湾两大窗口,借助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大量外资注入,迎来经济恢复;凭籍巨大的人口和幅员,中国得以从经济上崛起。中共由此狂增军费开支、着重军事发展,让各类军舰如“下饺子一样下水”,终于成为北京“东升西降”论的底气。 然而,此时说“东升西降”不如说“中升西降”。因为同一时期,印度和东南亚经济都在快速增长、腾飞、崛起,它们却与中国阵营无关,而更亲近西方阵营。如此一划分,何来“东升西降”之说? 其实,即便说“中升西降”却也并非事实。因为中国经济总量仍然低于美国,尽管有超越之势,中国科技实力却远非美国对手。仅疫苗研制一项,就可见一斑:中国先爆发瘟疫,先研制疫苗,到如今却是美国疫苗大幅领先,并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所信任;中国疫苗却不为世界各国所认同、所信任,就连中国人民本身都不认同、不信任中国疫苗。 至于军事、航天、地缘政治等领域,中国不仅明显落后于美国,而且根本无望超越美国。当今世界,美国拥有众多盟国盟友,获得大多数国家信任与合作;中国则处于空前孤立处境,四面楚歌,八面受敌。此情此景,竟然侈谈“东升西降”(或“中升西降”),岂非没话找话、贻笑大方! 说到底,北京的所谓“东升西降”论是伪命题和假命题,自说自话,自欺欺人,自我陶醉。同时,又是习当局的一个政治命题,主要出自大内宣的需要,需要继续洗脑、愚化、奴化中国人民,让他们原地踏步、坐井观天,受惑于“制度优势”、“制度自信”。最后,也是习近平个人的需要,企图在明年中共二十大上,以这个画饼的“政绩”为他自己的连任造势。 (2021年5月13日)
top of page
Search
Recent Posts
See All今年10月27日,中共前总理李克强突然离世,立即在全国引爆悼念潮。从他的故乡安徽省合肥市,到主政过的河南省郑州市,数以万计、数十万计、乃至百万计的民众日夜排队献花、写满悼念卡。而在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主要城市、城镇、校园,都有不同程度的悼念和缅怀,或是一束花,或是一张卡,或是一条横幅,各地民众哪怕以游击快闪的方式,也要表达对李前总理的悼念或纪念。风行上海的万圣节,也充满了悼念李克强的元素。 这些场
今年10月下旬,中共召开两月一次的人大常委会,宣布免去李尚福的国防部长职务,同时免去李尚福和秦刚担任的国务委员职务。后者已经于7月底被免去外交部长职务。习当局在李尚福失踪两个月之后,终于交代了他的下落。算是在一只靴子落地之后,另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再次应验中国网民名言:所谓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习当局宣布免职李尚福,与免职秦刚有两大不同。其一,对秦刚的处理,分步到位,先是免
10月7日,中东发生骇人听闻的攻击事件: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突然大规模攻击以色列,直接攻击平民,超过1300人遭屠杀、近200人被劫持为人质,并公然挟持人质游街示众,极尽凌辱。暴行骇人听闻!这是不折不扣的恐怖主义和恐怖攻击。以色列称之为以色列的“九一一事件”或以色列的“珍珠港时刻”,恰如其分。 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国家对哈马斯予以严厉谴责,对以色列寄予极大同情。中国,作为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