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第六章之一:一切向錢看,認錢不認人(一)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金錢,成為他們唯一的宗教、唯一的信仰。這是一個徹底物化的民族,只追求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民主能當飯吃嗎?」不能,故而嗤之以鼻。



恭喜發財,一切向錢看


「恭喜發財!」這是中國人在新年裡的祝福語,在世界各民族中,這種公然期許發財的祝福語,只有中華民族一家。這句祝福語,在廣東省尤其普及。廣東人,原是最正宗的中國人,祖先都來自中原一帶,歷史上,他們的祖先為躲避戰亂,逐漸南遷,一直遷徙到嶺南以南至南海邊上。他們的語言,廣東話,又稱白話,也是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語言之一。廣東人保守「恭喜發財」的四字經,證明,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財,嗜錢如命。


早些年,筆者去日本。有一回,感動於居酒屋業主的周道服務,筆者給他一些小費,並對他說「恭喜發財」之類的話,叫同行的在地華人朋友幫忙翻譯,不料後者卻假裝沒聽見。事後,他向我解釋道:你千萬不要對日本人說什麼「恭喜發財」,他們沒有「發財」這種觀念。你想想,說恭喜發財,究竟是什麼意思?如果對方是小業主,你的意思,是說他生意做得不好?如果對方是大老闆,你的意思,是說他還不夠成功?如果對方是上班族,你的意思,是嫌對方太窮?如果對方沒有工作,你的意思,要叫他搞歪門邪道?如果對方是政府公務員,你的意思,是要他貪污……筆者聞言,深受震動和教益。


中國素有重商文化,中國人喜歡經商,稱為「做生意」。出於對金錢的渴求,中國人勤勞、勤奮、吃苦耐勞。漢人歧視少數民族,往往有一個理由:「他們太懶」。在重商文化下,中國人曾創下「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的輝煌。具備重商和勤勞的特質,歷史長河中的中國人,只要沒有戰亂或天災,多數年代裡,都相對富裕,豐衣足食。至少吃飯不成問題,稱為「小康」。


例外的,只有毛澤東統治的27年里(1949至1976年)。毛廢除私有制,禁絕經商,對任何形式的商業,都斬盡殺絕,稱之為「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毛時代的名言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由此,史無前例地,中國人陷於絕對貧困和大規模饑荒。


毛澤東死後,繼任的鄧小平等人,開始了稱為「鬆綁」的經濟改革。「鬆綁」的意思,不再捆綁中國老百姓的手腳,放手讓他們生產、經商、搞活經濟。至於政府,不一定要做什麼,只是不做什麼——不再從經濟上禁錮人民。「鬆綁」二字一出,中國人憑藉勤勞和重商的天性,迅速致富。相應地,一度崩潰的中國經濟獲得拯救,並呈現如井噴似的恢復性增長。幾十年下來,中國逐漸恢復了與人口和幅員相稱的巨大經濟規模。


共產黨統治中國,以無神論為主流價值。西方人崇拜上帝,中國人崇拜金錢,因為中國人沒有宗教、沒有信仰,於是,金錢,成了他們唯一的宗教、唯一的信仰。中國人對金錢的偏愛達到偏執的程度。鄧小平說過一句話:「一切向前看。」中國民間故意改動其中的一個字,把「前」改成了「錢」。於是,鄧小平的這句話,變成了「一切向錢看。」這成了當代中國人追求的真實寫照。這五個字,實際就是中國人的座右銘。


與花錢相比,中國人更喜歡存錢,人人都是守財奴。究其原因,一方面,出於不安全感,存錢應變;另一方面,出於對錢的嗜好,錢是寶貝,需要妥善保存。直到今天,中國已經恢復為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卻依然很低,全國個人消費佔GDP的比重,只有36%。同一數據,印度為54%,日本為60%,美國達83%。隨著出口銳減,出口型的中國經濟陷入疲軟,卻無法轉型為內需型經濟,就在於,中國老百姓的存錢意識強而頑固,消費意識淡而薄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