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第十二章之一:一個貪生怕死的民族(一)


中國人的觀念: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中國人的哲學:好死不如賴活。大多數中國人不信神,卻信鬼。因而醉生夢死、貪生怕死。



這個民族缺乏幽默感


小時候,我的家鄉(四川省)鬧地震,人們都跑到學校的操場上,打地鋪,露天睡覺。有一晚,我回家取東西,看見隔壁的一個老先生正在鎖門,因平時與他很熟,便頑皮地想跟他開一個玩笑。我躡足走到他背後,喊了一聲:「地震啦!」老先生嚇了一跳,他很生氣,但卻吼出這樣一句話:「看看,這就是階級敵人搞破壞!」這句話,正是文革期間最嚴肅的政治用語。作為一個孩子,我的頑皮或許有點過了頭,但這位老先生的話,更是嚴肅得過了頭。


中國人實在缺乏幽默感,一本正經,儘管多為假正經。在一定場合,有人可能會開開玩笑,但通常限於朋友圈子,或者,同學圈子。遇到陌生人,或處於上、下級關係中,則不苟言笑,保持警覺。


最缺乏幽默感的是廣東人。我曾在廣州居住多年。有一回,我看見一位同事病容滿面,便關切地說:「你臉色不好……」

「你才臉色不好?」豈料,他氣惱地回敬我一句。我頓時愣住了。

「你咒我?」他又氣呼呼地質問我。咒,就是賭咒。他的意思是,不是他生病,是我在賭咒,想讓他生病。


又有一回,我看見一個熟人走在前面,就興奮地跑上去,喚他的名字,並自然地用手拍了拍他的肩頭。誰知他猛地一轉身,很不高興地對我道:「大清早,拍人肩頭,太不吉利!」我吃驚得倒退一步。


我逐漸了解到,廣東人極度迷信,任何時候,都在判斷,某件事、某個人、某句話,是吉利還是不吉利。由此喪失了最起碼的幽默感。民間流傳一個故事,描繪廣東人的迷信。某日黃昏,在廣東省的一個城市,一個外地青年在街上閑逛。他想去超市買點食物,一摸衣袋,才發現忘記帶錢包。於是打手機叫一位家裡人送錢來。這外地青年一邊在街上等待,一邊繼續閑逛。無意間,他看見好幾堆人蹲在地上燒紙錢,出於好奇心,他走過去,同一位老頭閑聊起來。他問老人:「你這是在幹什麼?」老頭回答:「我在給家人送錢。「老頭反問這位外地青年:「這麼晚了,還留在街上幹嘛?」青年回答:「我在等家裡人給我送錢呢!「老頭一聽,臉刷地變白,他看了一眼青年,突然起身,拔腿就跑。外地青年以為老人誤會他是來搶劫的,趕緊解釋,大聲喊道:「大爺別跑,我真是在等家裡人給我送錢來呢!」這一聲喊不打緊,街上燒紙錢的人們,盡都丟下手中物什,爬起來就跑。頃刻間,街上空無一人,只剩下那外地青年,愣怔地站在那裡,不知所措。


因為怕死,中國人更加缺少幽默感。有關「死」的玩笑,更是不能隨便開的。中國人最忌諱「死」字,不能說,也不能提,尤其逢年過節,更不能提,否則就大不吉利。怕死的中國人,變得更迷信。中國人忌諱「四」字,只因「四」字與「死」字諧音。在當今中國這個金錢世界裡,四,成為禁忌,新建樓層中,不得有四樓;有關車牌或手機號碼,盡量避開「四」。


相對而言,四川人還算是有一些幽默細胞。然而,鄧小平是四川人,卻是最缺乏幽默感的四川人。1986年,十幾個城市的學生上街遊行,呼籲民主。在我們這些學生們看來,遊行,除了表達民主理想,順便也是娛樂性地玩玩,到後來,累了,厭倦了,臨近期末考試了,學生們就自發散去了。然而,坐在中南海深宮裡抽悶煙的鄧小平,卻對左右同僚說:「該鎮壓就鎮壓。我們不怕流血!」如此殺氣騰騰,與學生們「玩一玩」的輕鬆心態,相去十萬八千里。可見,鄧小平嚴重缺乏幽默感。


2009年2月2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一名德國學生站起來抗議:「你們怎麼能聽他說的這一派謊言?」隨即脫下自己的一隻鞋子,遠距離扔向溫家寶。鞋子落在距溫家寶一米遠的地方。溫家寶嚇了一跳,看了一眼那隻鞋,演講停頓下來。


此時,在北京,正在現場播放溫家寶演講的中央電視台立即中斷了直播。溫家寶中斷講話約半分鐘,然後提高聲調,一本正經地、氣惱地說:「老師們,同學們,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對這名德國學生的意氣之舉,用「卑鄙」二字來形容,豈非太過?這名德國學生的個人行為,又如何談得上阻擋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豈非誇張?那隻投擲的鞋,針對一個領導人,又與人民何干?


次年,2010年,溫家寶接受中國網友提問時,有意提到,他訪問英國劍橋大學期間,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的母親就是在那天看電視而出現腦溢血的。」這一情節,如果是真的,溫家寶的母親也實在太缺乏幽默感;如果是假的,溫家寶實在是故作悲情,矯情到底。


對照之下,文明國家領導人,遭到扔鞋後,往往能以幽默姿態應對。2008年12月14日,正在伊拉克訪問的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一場記者會上,遭到一名伊拉克記者扔鞋,後者聲稱,那是送給小布希的「告別禮物」。小布希不僅身手敏捷地躲過了連續飛來的兩隻鞋,還幽默地說:「如果你們想知道事實,他剛才扔過來的鞋,尺碼是10號。」現場發出笑聲。小布希又自嘲道:「閃躲是我的強項,相信你們也發現了這點,我對你們的提問也是如此。」


後來,小布希還調侃說:「這真像是一次政治集會,剛剛那人很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多年後,離任的小布希,還在回憶錄中意猶未盡地提到這件事,不無遺憾卻仍語帶幽默地說:「我要是能接住那玩意兒就好了。」


2013年2月10日,前美國駐伊拉克行政長官布萊墨(Paul Bremer)在英國下議院演講,一名男子將一隻鞋扔向了布萊墨,後者向旁邊一閃,躲了過去。隨後又飛過來第二隻鞋,布萊墨似乎有了經驗,他伸出雙手試圖抓住那隻鞋,卻沒有成功,那隻鞋最終砸到了他身後的木製櫥柜上。在繼續演講之前,布萊墨嘲笑了一下襲擊者:「如果你想要這樣做,那麼之前就應該多練習瞄準。」後來,他還頗具娛樂精神地在其中一隻鞋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2014年4月10日,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出席美國廢品回收業大會時,遭到一名婦女扔鞋,希拉里躲過了那隻鞋,她笑容可掬和扭曲身體的姿態,顯得極其可愛。她先問:「這是一隻蝙蝠嗎?」並隨即說:「是有人朝我扔東西嗎?這是太陽馬戲團的部分表演嗎?」(太陽馬戲團是拉斯維加斯最受歡迎的演出)。接着,她感慨:「天啊,我不知道固體廢棄物處理問題還這麼有爭議性……幸好她和我不一樣,她不打壘球。」與會者哄堂大笑,爆發出熱烈掌聲。


回頭說溫家寶,如果他稍稍有那麼一點點幽默感,遭扔鞋的當時,他完全可以這樣說:「我很懷疑,這隻鞋,是否也是『中國製造』呢?」(那時,「中國製造」,仍是全世界議論的話題。)


毫無幽默感,不僅是溫家寶的本色,也是中國領導人的普遍本色。與溫家寶共同主政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多次到西方國家訪問,西方媒體對胡錦濤劣評如潮,用盡了諸如「呆板」 、「刻板」、「死板」、「呆若木雞」、「僵硬」、「僵化」、「嚴肅」、「毫無表情」、「毫無活力」等辭彙來形容;《紐約時報》定義胡是典型的「蘇聯式」領導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遲遲不能民主化,與中國人缺乏幽默、尤其與中國領導人缺乏幽默,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中國人缺乏幽默感,成因之一,也在於歷史上的文字獄。一代接一代的老人,告訴後生:「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文字獄達到極點,人人都怕說錯話,人人自危。


文革期間,安徽省固城縣女醫生方忠謀,在家裡議論時政,為劉少奇、彭德懷等人受迫害鳴不平。她對家人說:「毛澤東為什麼搞個人崇拜,到處都是他的像!」豈料,她的親生兒子張紅兵竟向當局告密。方忠謀隨即被捕入獄,被處以死刑。


經過共產黨半個多世紀的統治,大多數中國人不會微笑,或者說,無法自如地微笑,彷彿失去了面部微笑肌。他們表情嚴肅,甚至面呈兇相。在美國城市街頭,如果遇見中國人,我只看他們的表情,就大致可以判斷他們來到美國的時間。表情兇狠的,一般都是剛來的;表情比較柔和的,則是來了好些年,已經獲得一定改善的;而那些臉上總是洋溢着純真笑容的,大致就是在美國出生的,稱為ABC(America Born Chinese),雖然他們也是華人,但因出生在美國,實際是美國人的心態:純真,友善,快樂,陽光。

Opmerkinge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