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第十四章之四:大一統痴迷症(四)


一盤散沙,卻痴迷大一統


四世同堂,這個成語,充分體現了漢人的家族觀念。漢人的大一統思想,首先表現在家族觀念中。至今,還有不少中國人,幾代人住在一起,儘管矛盾、吵架、種種不和,但仍然堅持生活在一起。隨着現代生活的展開,由於異地工作或學習的原因

,家族被迫分散而居,但一到春節,卻一定要團聚,一家老小,來個「大團圓」。哪怕矛盾、爭吵、種種不和,團聚和團圓還是必不可少的。


由家族現象,折射出中國的政治現象。大一統,政治上強求一致。不僅是疆域的大一統,還有思想的大一統。疆域上,大就是好,越大越好;思想上,一元化,統治者的一言堂。大一統與一元化,相伴而生,儼然孿生體,造就極權主義。


中國人以不團結、好內鬥著稱,一盤散沙,然而,中國人卻痴迷「大一統」。這又是中國人思維的自相矛盾之處。中國人並不清楚「大一統」會帶給他們什麼好處,卻一味痴迷,既出於民族主義情緒,也出於好面子的心態,以為,越大就越有面子。


如前所述,中國人「大一統」的國家觀念,出現在秦始皇統一東亞大陸之後。在那之前,東亞大陸經歷了相對寬鬆、和諧的夏(471年)、商(491年)、周(804年)三代王朝,以及充滿競爭活力的春秋戰國時代(550年),那時候的東亞大陸,如同後來的歐洲大陸,不同時期,擁有幾個、幾十個、甚至更多諸侯國家,各自競爭。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宏觀氣侯,由此誕生了眾多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如老子、莊子、列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告子、惠子

,等等,史稱「諸子百家」,計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等。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思想家,出現在、也僅僅出現在那個年代。秦始皇統一東亞大陸、形成大一統的秦帝國之後,具有獨立人格和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思想家,就消失了,彷彿集體退出了歷史舞台。


中國人形成了大一統思想,並發展到這樣一種程度,在幾度亡國之後,中國反而擴大了疆域。原來,漢族遭外族入侵而亡國,外族人統治中國,自然包括外族人原先的領地,但當漢族人推翻外族人的統治,復國之後,卻將外族人原有的領地,也算到中國疆域內,成為一個更加遼闊的帝國。


歷史上,這樣的情形,至少發生過兩次。一次是公元1279年,蒙古人征服中國,漢人亡了國。蒙古人統治中國89年後,被漢人起義推翻。儘管,隨後建立的漢人政權——明朝,並未包括原先蒙古的全部領地,但因後來的中國人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算成中國的一個朝代,於是,就宣稱,整個蒙古,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當代中國史學界,甚至把成吉思汗算成了「中國人」。


另一次是公元1644年,滿清人征服中國,漢人又亡了國。滿清人統治中國長達267年。滿清疆域,即大清國,極其遼闊,包括:它原先的領地(位於中國東北山海關以外);它吞併的中國和蒙古全境;它奪取的台灣;它後來吞併的東土耳其斯坦,命名為新疆(意即新開拓的邊疆);1908年,滿清還曾短暫入侵西藏,以失敗告終。清朝(清國)版土,是明朝(中國)的三倍。


1911年,漢人建立中華民國,宣布全盤繼承大清國疆域,並宣稱「五族共和」,就把新疆、蒙古、甚至把並沒有實際管轄的西藏,都算到中國境內;二戰後,曾由清國永久割讓給日本的台灣,在美國主導下,再次納入中國版圖(以中華民國託管的名義),中國疆域空前擴大,總計960萬平方公里。


二戰期間,日本曾佔領大半個中國。可以想像,如果日本人的佔領獲得最終的成功

,那麼,有朝一日,日本也將變成「中國的一部分」。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日本接管的東亞大陸,其政權,可能重新回到人口占多數的漢人手中。那時,漢人不僅會慶祝復國,還會宣布:包括日本、以及曾經被日本佔領的周邊國家,都是中國疆域。或許,這正是二戰時,汪精衛派系的思維邏輯之一?與日本親善、進而「

曲線救國」。


中國人要論證日本是中國的一部分,遠比論證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來得更容易,論據」更多。僅僅因為在中國唐代,唐朝公主嫁給西藏國王,唐朝與西藏有通婚的關係,現代中國人就一口咬定: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列舉日本與中國自古以來的關係,不可勝數:唐代時,日本曾派出遣唐使,赴中國學習,並把中國文字帶回日本,構成日文的基礎;唐朝的鑒真和尚,曾東渡日本,向日本弘傳佛法;二戰時,日本曾「進入」中國,統治大半個中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